这款荒野二号我把它称作:半荒野۰特级白牡丹,来自福鼎白茶核心产区“太姥山”的一处抛荒茶园。
太姥山,作为福鼎白茶传说的源流地,占据着得天独厚的太姥山自然资源,又有着“白茶始祖太姥娘娘”的太姥文化做承托,出品茶叶自带光环。
而这一片抛荒茶园所在山场享有天然均衡的生态,受极为生态的地域环境和整体温光水环境的综合加持,再加上这片小山场原料的树龄优势,以及抛荒的管理方式让这片茶园长出的茶芽具有非常丰满的底蕴。
那为何称为荒野二号或者“半荒野”呢?要知道这款茶的品质也是超高很顶了,我非常满意的一款牡丹,这在别的茶企茶商那里直接就是纯荒野的存在了,可不会自降身份称为半荒!
只因为我们今年一款更为顶配版本的荒野牡丹王。这款半荒的特级白牡丹荒放的年头与树龄比“顶配版本”的那款,荒放了几十年的基础上略微少了些许。
在荒野白茶的领域里,树龄越老,荒放年头越久,采摘越难,产量越少,野韵越足,能够产生的经济效益反而越少。
而它的荒放年头比顶配版本少了一点。对于各种方方面面都高要求的我们,思虑良多,虽然它品质很优,虽然他也是荒野老树,但还是把它暂且称为荒野二号,或者“半荒”!(着实委屈了一些)
茶叶档案
这款半荒特级白牡丹可以称作头采了,因为今年气候特殊原因,这片荒放老树茶园的情况特殊了点,在它之前几乎没怎么采到多少银针,到后面是特级白牡丹为主与少量银针混采。
所以今年的半荒野特级白牡丹芽头非常肥硕饱满,以一芽一叶为主,或在此基础上还带着伴生银针才有的黄嫩小鱼叶(非真叶)。
整体外观形态:色灰绿,芽头长硕饱满,白毫厚密,叶嫩细小,叶背多毫,采摘手法因素下尾部偶带小马蹄,小细梗。放眼望去满是白白的芽头。干茶气息颇具粉感的毫香和细微清甜花香与一丝干燥木质纤维的木质韵。
大自然孕育了茶,但因山形地势的不同,茶自身的能量也有不同。
独特的地域环境和小气候,就是这个“不一样”的原因。山场与生俱来的地域性附着在茶叶上时,会给茶叶带去特殊识别性。
太姥山茶区与别处最大的区别就是地貌,独特花岗岩地貌属燕山晚期中生代白垩纪时期产物。所以这片产区的茶相对于福鼎其他产区,具有独特的岩感和花香。山场的特殊记忆点提升了茶叶审美的丰富度。
今年福鼎的制茶气候非常好,持续的晴朗北风天为白茶日光萎凋与复晒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款【半荒野・特级白牡丹】充分的沐浴了阳光,吸收到自然能量。
白茶的工艺虽然说到底也就是那么几步,但即使是再简单的工艺,也会因为制茶人的经验和风格不同,做出来的茶也风格各异。而其中关键的可能还是“细节”,鼎尧家遵循完整的传统工序,以慢工出细活的态度,将每道环节做到极致。
方才凝练出这一泡澄澈纯净、浑然天成且饱含健康意蕴的至臻白茶。
品鉴笔记
茶 品:2025年 半荒野 特级白牡丹
茶 具:白瓷盖碗
用 水:本地桶装水“水音符”。
(外地用水建议怡宝纯净水,不至于多提升茶风味,也不至于降低多少,较为接近茶本质。农夫山泉建议看生产产地,北方水源偏硬,矿物质较多,较压制白茶的茶香茶味,杭州产地的农夫泡白茶还是可以的。)
茶水比:1:25-1:30,即5克茶对应120-150毫升盖碗容量。
水 温:95度,前几道细水流,缓慢但有力的注水,后几道水流变粗加快。第一水特殊,定点注水熏蒸达1/3水位处,再进行全覆盖式注水。
一水:沸水冲入,随热气蒸腾而出的是馥郁的带木质韵纤维感的毫香,待温度稍敛,盖香与叶底的毫香渐次隐退,一丝兰韵初绽锋芒,似晨露里欲展未展的兰瓣,在氤氲中轻轻颤动。
茶汤入口,不禁眼前一亮,好一杯沁甜的甘露啊!柔润清甜占据主导,裹挟着鲜灵嫩香与毫香在唇齿间漾开,细碎的清凉感潜隐于甜意中,漫溢每一寸味蕾。汤质纯净若山涧清泉,流转间自有灵动之态,仿佛春溪在舌尖轻盈跳跃。
二水:此时的甜感比一水要跃升一个度,饱满的内质在口腔中层层铺展。入口清甜与回甘蜜甜交织缠绕,舌尖翻涌着层层叠叠的甜意,似有新的滋味在味蕾上绽放。
汤水顺滑如绸,鲜甜度颇高,带着轻灵活泼的气韵,水路细腻而富有层次。毫香与木兰幽香次第绽放,回甘里藏着若隐若现的蜜甜香,像是野花酿成的蜜,勾着人忍不住多啜饮几杯。
三水:滋味感到达了一个小高峰,茶汤看着清亮,入口却很稠滑,如丝绸般滑过舌面,没有一丝苦涩。
饱满滋味中毫香始终萦绕,裹挟着日晒后的木质香与晴朗山风,直抵喉间。野花香愈发馥郁,甜度和浓厚的充盈韵味将饮茶的愉悦感推向一个难以言说的高度。
底蕴丰满却不失明媚清扬,恰似春日山岗上那抹温暖而明亮的阳光。
四水:汤水的顺滑度持久在线,不紧不慢地释放着饱满的内质。清晰的水路带着丝丝甘甜,柔和而清澈,如山间细流,潺潺流淌。
悠长的野花香渐渐成为主线,草木的气息在水中悠悠地生长,独属荒野茶气的余韵附着其间,余韵悠长。
候水再沸时,不妨屏息细品 —— 口腔中野花蜜般的韵致,在留白处慢慢渗透,生津与香气在口中流转回旋,仿佛将整个春日的明媚都融于这一盏茶汤之中,美妙非常。
五水:香气与汤感的层次悄然蜕变,变得更加立体,筋骨分明,不再如前几水的圆融浑厚。老枞的木质底蕴与山场底蕴逐渐展露,兰香清丽典雅,看似仿若滋味变淡?实则依旧坚挺。
竹香兰韵的清透气息,恍若重归山野秘境,滋味愈发净透,香气清扬而不沉闷,水路轻快细腻。
山场与生俱来的地域特性,早已融于茶汤之中,为这茶叶增添了独特的记忆点,何尝不是对茶叶审美的一种丰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