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匠人陈宝振的白茶之路
鼎尧茶业 源自匠人对茶品质的执着
2020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充满希望的一年,在这样一个环境下,鼎尧白茶的公众号创建了,从茶与茶企的角度来讲,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品质,一款茶的好坏除了茶青的本质之外,最需要的就是一位制茶师来赋予它灵魂。
所以,小编第一篇文章就要详细的向大家介绍,我们公司最核心的灵魂,我们的制茶大师,陈宝振老先生。
让我们一起走进陈老的生活,探索这位大师的白茶之路吧。
陈宝振是福鼎学院派的制茶师,这在白茶源产地福鼎当地并不多见,他是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从小就对白茶有浓厚的兴趣。
1980年,带着强烈的求知欲,陈宝振考入福建省闽东技术学校 茶叶制作加工专业班,系统学习制茶理论与知识。在校期间,陈宝振努力学习吸收各种有关茶叶的知识,并做了十多项专题性研究。第二年就进入国营福鼎白琳茶厂实习。
1982年毕业后,由于实习期间的优异表现,成功的留在了福鼎白琳茶厂,并得到了技术厂长“王奕森”老先生的肯定。
坚守一线生产车间制茶6年多,对整个茶叶生产过程有全面的掌握。很快,陈宝振从一线生产间调任厂部,开始负责茶青鲜叶收购、质量监督和产品进仓统计工作。
1991年到湖林分厂做副厂长,全面负责白茶生产。
2011年荣获国家高级制茶技师职称证书。
白茶品质的优劣,日晒萎凋工艺至关重要,但传统的手工制茶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天气的情况,虽然老一辈制茶人已经能够做到工艺过程的精准拿捏,但也难逃自然天气的限制,新鲜茶青叶处在“萎凋”工序这个环节,其实是人为利用能让鲜叶“活性物质”保持活化的自然气候条件(天气气温湿度),或是创造与其相适宜的气候条件环境,让鲜叶保持“持续、自然走水”,利用鲜叶内一部分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它定义为“茶叶酶”活化,分解小分子物质结构,形成对人体有益的物质附在茶叶内。
2017年陈宝振凭借着三十多年制茶经验,研制一套独有的仿自然条件生产工艺设备—旋转式红外萎凋工艺,已获国家实用新型号专利,并入选中国茶产业发展报告B茶业蓝皮书。这一创新举措,使古法制茶与现代科技融合,不仅能够提高制茶的效率,还保证了白茶的品质,是白茶制造业的一项突破性进展。
陈宝振的制茶之路,也是茶厂的改革之路,他这一路走来,见证了福鼎白茶的成长,如今已经六十多岁的老先生现在依旧站在福鼎白茶制作的第一线,小编问过老先生“您已经在制茶这条路上站岗了四十年了,什么时候准备收山呢,”老先生朴实的回答“制茶是他一生的事业,现在不做茶我手痒难受,我还能再干他个十年。”多么朴实无华又可爱的老先生,带着一股执着和倔劲儿。
了不起的制茶人,在这里期待未来您与白茶的故事。
三代茶人:
王奕森
陈宝振
丁英英
产品推介
点击产品图查看详情页
客服:15860659025 同微信